第二章 會計電算化工作環境
一、計算機基礎知識
1.知識結構體系


2.重要知識點/考點
(1)計算機分類及應用
規模劃分:巨型機-國家級應用;大中型機-行業級應用;小型機-企業級應用;微型機-個人級應用。
用途劃分:通用計算機——一般信息處理和數據運算;專用計算機——解決某一類特殊問題而專門設計。
數據處理應用:電子數據處理-EDP、管理信息系統-MIS、決策支持系統-DDS。
計算機輔助技術:輔助設計-CAD:輔助制造-CAM;輔助教學-CAI。
一般考核方式:不同類型計算機的適用范圍, 數據處理、輔助技術的幾個英文縮寫的含義。
(2)計算機的主要性能指標
速度指標:主頻、頻率、時鐘主頻,核心部件-CPU內數字脈沖信號震蕩的速度,或頻率。
計量單位:赫茲Hz 、kHz(千赫)、MHz(兆赫)、GHz(吉赫),千進制。
處理能力指標:字長、位、數據總線寬度,CPU同時傳輸的數據位數,反映了CPU處理數據的寬度、精度和速度。 計量單位:位(bit)。每個0或1為一個位。
存儲(記憶)能力指標:存儲容量(內存、外存)計算機存儲器能存放二進制信息的總量 。一般包括計算機的內存容量和內置硬盤容量,并分別計量。
計量單位:字節(Byte,簡寫B), 一個字節為八個二進制位 ;K千字節,M兆,G吉,T太。進位:1024。
一般考核方式:各性能指標的含義、計量單位,一般電腦的計量級別。
二、計算機硬件結構及性能
1.知識結構體系


2.重要知識點/考點
(1)計算機的結構基礎
三大組成部分:中央處理器、存儲器、輸入輸出設備。
關聯:指令、數據。
一般考核方式:計算機基本結構由哪幾大部分組成,各組成部分靠什么關聯。
(2)中央處理器的組成及性能指標
組成:運算器,包括邏輯部件(ALU)和寄存器(R)控制器;包括指令寄存器、指令編碼器、指令計數器。
性能指標:品牌和芯片系列、核數、字長、主頻。
一般考核方式:CPU的兩個組成部分的基本作用,CPU的性能指標計量,主流計算機CUP的計量級別。
(3)計算機內、外存的工作原理
外存與內存對話,內存與CPU對話。關機后RAM內容消失。


一般考核方式:哪個是主(輔)存儲器,永久/臨時數據存于何處。
(4)兩種類型的內存及性能
只讀存儲器(ROM):只能讀取不能寫入,固化計算機的基本信息,開機時調用。
隨機存儲器(RAM):信息可隨機讀寫的內存,是內存的主要形式。
性能指標:存儲容量,字節。
一般考核方式:ROM及RAM的特點,一般計算機內存的容量級別。
(5)外存的主要種類,硬盤的結構、性能指標
主要外存:硬盤、光盤、USB盤。
硬盤結構:驅動器 、驅動器接口、盤體。
硬盤性能指標:容量(字節)、轉速“轉/分鐘”(rpm)。
一般考核方式:哪些是計算機外存,硬盤基本結構包括哪幾項,一般硬盤容量、轉速的計量級別。
(6)鍵盤、鼠標的基本結構,接口類型
鍵盤結構:字符鍵、功能鍵區、數字鍵區、切換控制鍵。
鼠標結構:左鍵、右鍵、滾輪、移動控制器。
接口類型:PS/2接口、USB接口、無線接口。
一般考核方式: 鍵盤的切換控制鍵的使用。
(7)顯示器的五項性能指標
尺寸:對角線的長度,以英寸(”)計量。
長寬比:長寬比例。
分辨率:列數與行數乘積像素數。
色彩數:二進制的“位”計量,多少位就是2的多少次方。
刷新頻率:屏幕每秒畫面被刷新的次數,以赫茲Hz)計量。
一般考核方式:什么樣的表示方式代表顯示器的什么性能。
(8)打印機種類及性能指標計量
種類:
按方式:針式、噴墨、激光;按效果:黑白、彩色。
性能指標:
打印幅面:最大可打印的紙張的寬度,用英寸或 厘米計量。
分辨率:橫向和縱向兩個方向上每英寸最多能夠打印的點數,用dpi(dot per inch)計量。
打印速度:每分鐘打印輸出的紙張頁數,用ppm(page per minute)計量。
一般考核方式: 打印機的什么性能用什么計量。
(9)網卡的特性、標識、性能指標
特性:輸入、輸出雙重功能。
網卡標識:每塊網卡都固化一個唯一的識別號NIC。
性能指標:帶寬,傳輸速度指標,計量單位是每秒傳輸鐘字節數bps(byte per second)。
一般考核方式: 網卡的唯一標識號是什么,網卡的傳輸速度用什么計量。
3.一些常考的計算機相關英文縮寫
EDP:電子數據處理; MIS:管理信息系統;
DDS:決策支持系統; CAD:計算機輔助設計;
CAM:計算機輔助制造;CAI:計算機輔助教學;
CPU:中央處理器;
IDE、SATA、SCSI:三種硬盤接口;rpm:轉/分鐘,硬盤轉速;
ROM:只讀存儲器; RAM:隨機存儲器;
SRAM、 DRAM、DDR:三種類型的隨機存儲器
CD-ROM、CD-RW、DVD-ROM、DVD-RW :四種類型的光盤;
USB:計算機常用的一種接口; LCD:液晶顯示器;
dpi:打印機每英寸打印的點數;
ppm:打印機每分鐘打印的頁數;
NIC:網卡的唯一標識符;
bps:網卡每分鐘傳輸的字節數。
4.常考的現行計算機硬件性能計量級別
核數:單核、雙核、四核;
主頻:幾個GHz,如2.0GHz,3.6GHz;
字長:16位,32位,64位;
內存容量:一般為512 K、1G、2G、4G、8G;
硬盤容量:一般為幾百GB到幾個TB;
硬盤轉速:5400rpm、7200rpm,服務器1000 rpm以上;
光盤容量:CD一般為700M,DVD一般為4.7G;
顯示器尺寸: 15”、17”、19”、20”、 24”等;
顯示器長寬比:4:3、16:9、16:10、5:4四種;
顯示器分辨率:800×600、1024×768、1280×1024等;
顯示器色彩數:4位、8位、16位、24位、32位等;
顯示器刷新頻率:一般60-85 Hz;
打印機分辨率:600×600dpi、800×600dpi等;
打印機打印速度:16ppm、20ppm等;
網卡帶寬:10M bps、100M bps、1000 M bps等。
#p#副標題#e#
#p#副標題#e#
三、計算軟件基礎
1.知識結構體系


2.重要知識點/考點
(1)三種計算機程序語言的特點及應用


一般考核方式:哪種程序語言具有哪些特點,高級語言通過什么轉換為機器語言
(2)操作系統的功能
功能: 合理組織計算機各部分協調工作,
為用戶提供操作界面和編程接口,
為各類應用軟件提供運行平臺。
CPU管理、存儲器管理、文件管理、外部設備管理等
一般考核方式:哪幾項屬于操作系統的功能。
(3)支持服務程序的種類
編譯或解釋程序:專門負責翻譯、轉換各類應用程序語 言,支持應用軟件運行。如各種匯編程序等。
監控、調試、診斷、故障檢測程序:監控計算機資源及 各類程序的運行狀態,調試、糾正錯誤。
常用實用程序和工具軟件:資源管理器、防火殺毒軟件、 壓縮解壓縮工具、媒體播放工具等。
一般考核方式:哪幾項屬于支持服務程序。
(4)數據庫、數據庫管理系統理解及功能
數據庫:按照結構來組織、存儲和管理數據的倉庫。
包括數據結構、存取規則和數據。
數據庫管理系統:操縱和管理數據庫的大型軟件系統。用于建立、使用和維護數據庫。
對數據庫進行統一的管理和控制,以保證數據 庫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包括數據庫的全部內容和管理程序。
一般考核方式:數據庫管理系統的功能體現為什么,數 據庫包括哪些要素
(5)應用軟件與系統軟件在運行機理上的區別
系統軟件的啟動在系統開機時執行,程序或數據駐留內存;應用軟件只有在用戶調用時才啟動,才進入內存。
一般考核方式:哪些軟件即可為系統軟件又可為應用軟件。
四、計算機網絡基礎
1.知識結構體系


2.重要知識點/考點
(1)計算機網絡要素


一般考核方式:一些常用的網絡構成要素、網絡設備及網絡協議
(2)因特網的重要意義
全球性計算機互聯網絡;
無限巨大的信息資源;
世界性的大家庭。
一般考核方式:因特網的意義體現為哪幾個方面
(3) TCP/IP的功能及實現原理
功能:定義了計算機等電子設備如何連接因特網,以及數據如何在它們之間傳輸的標準,解決了不同網絡之間的互聯問題,規范了網絡上所有的通訊設備,實現了異構網的互聯通訊。
實現原理:高層傳輸控制協議,打包;低層網際協議,尋址
一般考核方式: TCP/IP實質上是什么,解決了什么問題,通過對那兩個方面實現功能
(4)WWW服務體系及要素


一般考核方式: WWW服務的一些術語
(5)電子郵件的基本要素
郵件:文本內容、附件。
E-mail地址:收件、發件人的唯一信箱地址標識。
地址格式:用戶名@服務器名;
發送郵件服務器:SMTP
接收郵件服務器:POP3
一般考核方式: 電子郵件地址的規范形式,收發郵件服務器
(6)IP地址的表達形式
四段的十進制數 字表示,每段0-255,中間用“.”分割。一般考核方式: 哪項可能是IP地址
(7)域名的結構
首段“WWW”,代表萬維網。第二段為用戶名。隨后用若干段名稱表示由低到高的各個級別的網絡機構。
中間段為服務器,最后一段或兩段為頂級,標識 類別或國家。
常用頂級域名:.com-企業;.org-組織;.cn-中國
一般考核方式: 域名的表達方式
(8)四種網址表達的分隔符
IP地址用“.”分割,協議與網址間用“://”分割,域名各段間用“.”分割,郵件用戶與服務器間用“@”分割,網絡文件各級目錄鍵用“/”分割
一般考核方式: 哪些表達符合網址標準。
3.一些常考的英文網絡術語
NetBEUI、IPX/SPX:局域網的兩種協議
TCP/IP :因特網基礎協議
HTTP:WWW服務協議
LAN:局域網;WAN:廣域網
HTML :常用的網頁編寫的超文本語言
WWW:萬維網
SMTP:發送郵件服務器
POP3:接收郵件服務器
Telnet :遠程登錄
FTP:文件傳輸
Upload:上傳;Download:下載
Usenet :新聞組
BBS:電子公告板
B/S:瀏覽器/服務器結構
C/S:客戶機/服務器結構
#p#副標題#e#
#p#副標題#e#
五、計算機安全基礎
1.知識結構體系


2.重要知識點/考點
(1)計算機的系統故障風險和道德風險
系統故障風險:操作失誤、硬件故障、設計問題、網絡 故障
道德風險:包括內部人員道德風險;系統關聯方道德風險;社會道德風險;計算機病毒和黑客
一般考核方式:哪些屬于系統故障風險,哪些屬于道德風險
(2)計算機病毒的實質及特點
實質:人為編制的,在計算機程序中插入的指令或程序代碼,具有自我復制力,具有破壞性。
四大特點:隱蔽性、感染性、潛伏性、破壞性
一般考核方式:計算機病毒具有哪些特點,什么特性使其能廣泛傳播。
(3)防范計算機病毒的有效措施
最有效措施:切斷病毒傳播途徑
具體措施:切斷病毒引導(引導盤保護)
切斷文件病毒源(文件先檢查)
切斷網絡病毒源(傳輸數據檢查)
數據保護(備份)
系統保護(安裝防病毒軟件)
隔離染病體
一般考核方式:哪些措施能有效防范計算機病毒
(4)如何監控、檢查、清除計算機病毒


一般考核方式:出現或無法清除病毒應做哪些處理
(5)計算機黑客的入侵方式及常用手段
入侵方式:利用“漏洞”
常用手段:特洛伊木馬、拒絕訪問、嗅覺器、掃描器、網上欺騙、后門、進攻撥號、邏輯炸彈、緩存溢出
一般考核方式:哪些項目是黑客攻擊的手段
(6)防范黑客的措施
制定相關法律和規范加以約束
及時更新系統軟件及應用軟件,修補漏洞
安裝防火墻、防黑客軟件
建立掃描和檢測系統
一般考核方式:哪些措施能有效防范黑客,防火墻如何設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