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財政法規制度
第一節 預算法律制度
一、預算法律制度的構成
預算法律制度是指國家經過法定程序制定的,用以調整國家預算關系的法律、行政法規和相關規章制度。
預算法律制度在財政法的體系中處于核心地位。
我國預算法律制度由《預算法》、《預算法實施條例》及與國家預算管理有關的其他法規制度構成。 (一)《預算法》
現行的《預算法》為1994年3月22日通過的,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地位:該法是我國第一部財政基本法律,是我國國家預算管理工作的根本性法律以及制定其他預算法規的基本依據。
(二)預算法實施條例
國務院于1995年11月2日制定并通過了《預算法實施條例》,并于1995年11月22日起施行。
總結:
法律制度
|
制定時間
|
施行時間
|
預算法
|
1994.3.22
|
1995.1.1
|
預算法實施條例
|
1995.11.2
|
1995.11.22
|
【例題·多選題】關于我國的預算法律制度,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
A.預算法律制度是調整國家進行預算資金的籌集、分配、使用和管理過程中發生的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B.預算法律制度在財政法的體系中處于核心地位
C.現行的預算法為1994年3月22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
D.《預算法實施條例》是國務院制定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通過的
【正確答案】ABC
【答案解析】《預算法實施條例》是國務院制定并頒布的。
二、國家預算
(一)國家預算的概念
國家預算是指經法定程序批準的、國家在一定期間內預定的財政收支計劃,是國家進行財政分配的依據和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
原則(方針):
1.公開性;
2.可靠性;
3.完整性(預算外);
4.統一性;
5.年度性。
【例題·多選題】國家預算的原則包括( )。
A.公開性
B.完整性
C.統一性
D.法律性
【正確答案】ABC
【答案解析】國家預算原則是指國家選擇預算形式和體系應遵循的指導思想,也就是制定政府財政收支計劃的方針。國家預算原則包括公開性、可靠性、完整性、統一性和年度性。
(二)國家預算的作用
1.財力保證作用;
2.調節制約作用;
3.反映監督作用。
【例題·單選題】國家預算既是保障國家機器運轉的物質條件,又是政府實施各項社會經濟政策的有效保證,體現的是國家預算的( )。
A.制約作用
B.反映監督作用
C.財力保證作用
D.調節作用
【正確答案】C
(三)國家預算的級次劃分
1.一級政府一級預算。
2.共分為五級,具體為:
(1)中央預算;
(2)省級(省、自治區、直轄市)預算;
(3)地市級(設區的市、自治州)預算;
(4)縣市級(縣、自治縣、不設區的市、市轄區)預算;
(5)鄉鎮級(鄉、民族鄉、鎮)預算。
對于不具備設立預算條件的鄉、民族鄉、鎮,經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確定,可以暫不設立預算。
【例題·單選題】我國國家預算體系中不包括( )。
A.中央預算
B.省級(省、自治區、直轄市)預算
C.鄉鎮級(鄉、民族鄉、鎮)預算
D.縣級以上地方政府的派出機關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我車國家預算共分為五級,包括:(1)中央預算;(2)省級(省、自治區、直轄市)預算;(3)地市級(設區的市、自治州)預算;(4)縣市級(縣、自治縣、不設區的市、市轄區)預算;(5)鄉鎮級(鄉、民族鄉、鎮)預算。對于不具備設立預算條件的鄉、民族鄉、鎮,經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確定,可以暫不設立預算。縣級以上地方政府的派出機關,根據本級政府授權進行預算管理活動,但是不作為一級預算。
(四)國家預算的構成
1.中央預算
中央預算是指中央政府預算,由中央各部門(含直屬單位)的預算組成。
包括地方向中央上解的收入數額和中央對地方返還或給予補助的數額。
2.地方預算
地方預算是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總預算組成。
地方各級政府預算由本級各部門(含直屬單位)的預算組成,包括下級政府向上級政府上解的收入數額和上級政府對下級政府返還或者給予補助的數額。
3.總預算
總預算是指政府的財政匯總預算。由財政部門負責編制。
包括:本級預算+本級政府行政隸屬的下一級政府的總預算。
4.部門單位預算
部門單位預算是指部門、單位的收支預算。
各部門預算由本部門所屬各單位預算組成。
部門單位預算是總預算的基礎,其預算收支項目比較詳細和具體,它由各預算部門和單位編制。
部門預算是一項綜合預算。
【例題·多選題】下列國家預算中有關中央預算表述正確的是( )。
A.由中央各部門(含直屬單位)的預算組成
B.中央預算包括地方向中央上解的收入數額
C.中央預算包括中央對地方返還或者給予補助的數額
D.中央預算不包括軍隊和政黨組織的預算
【正確答案】ABC
【答案解析】中央預算是指中央政府預算,由中央各部門(含直屬單位)的預算組成。中央預算包括地方向中央上解的收入數額和中央對地方返還或者給予補助的數額。其中,中央各部門是指與財政部直接發生預算繳款、撥款關系的國家機關、軍隊、政黨組織和社會團體;直屬單位是指與財政部直接發生預算繳款、撥款關系的企業和事業單位。
(四)國家預算的構成
1.中央預算
中央預算是指中央政府預算,由中央各部門(含直屬單位)的預算組成。
包括地方向中央上解的收入數額和中央對地方返還或給予補助的數額。
2.地方預算
地方預算是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總預算組成。
地方各級政府預算由本級各部門(含直屬單位)的預算組成,包括下級政府向上級政府上解的收入數額和上級政府對下級政府返還或者給予補助的數額。
3.總預算
總預算是指政府的財政匯總預算。由財政部門負責編制。
包括:本級預算+本級政府行政隸屬的下一級政府的總預算。
4.部門單位預算
部門單位預算是指部門、單位的收支預算。
各部門預算由本部門所屬各單位預算組成。
部門單位預算是總預算的基礎,其預算收支項目比較詳細和具體,它由各預算部門和單位編制。
部門預算是一項綜合預算。
【例題·多選題】下列國家預算中有關中央預算表述正確的是( )。
A.由中央各部門(含直屬單位)的預算組成
B.中央預算包括地方向中央上解的收入數額
C.中央預算包括中央對地方返還或者給予補助的數額
D.中央預算不包括軍隊和政黨組織的預算
【正確答案】ABC
【答案解析】中央預算是指中央政府預算,由中央各部門(含直屬單位)的預算組成。中央預算包括地方向中央上解的收入數額和中央對地方返還或者給予補助的數額。其中,中央各部門是指與財政部直接發生預算繳款、撥款關系的國家機關、軍隊、政黨組織和社會團體;直屬單位是指與財政部直接發生預算繳款、撥款關系的企業和事業單位。
四、預算收入與預算支出
國家預算由預算收入和預算支出組成。
(一)預算收入
1.按來源劃分
(1)稅收收入;
(2)依照規定應當上繳的國有資產收益;
(3)專項收入;
(4)其他收入(規費收入、罰沒收入等)。
2.按分享程度劃分
(1)中央預算收入;
(2)地方預算收入;
(3)中央和地方預算共享收入。
(二)預算支出
1.按內容(支出方向)劃分
(1)經濟建設支出;
(2)科、教、文、衛、體等事業發展支出;
(3)國家管理費用支出;
(4)國防支出;
(5)各項補貼支出;
(6)其他支出。
2.按支出級次劃分
(1)中央預算支出;
(2)地方預算支出。
中央預算與地方預算有關收入和支出項目的劃分、地方向中央上解收入、中央對地方返還或者給予補助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上級政府不得在預算之外調用下級政府預算的資金,下級政府不得擠占或者截留屬于上級政府預算的資金。
【例題·判斷題】由于我國中央預算收入采用了分稅制財政管理體制,因此我國國家預算收入分為中央預算收入和地方預算收入兩種形式。( )
【正確答案】×
【答案解析】我國國家預算收入劃分為中央預算收入、地方預算收入以及中央和地方預算共享收入。
【例題·多選題】我國《預算法》規定的預算支出形式包括( )。 A.經濟建設支出
B.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等事業發展支出
C.國家管理費用支出
D.國防支出
【正確答案】ABCD
【例題·多選題】我國《預算法》規定的預算收入形式中的專項收入包括( )。
A.征收排污費專項收入
B.鐵道專項收入
C.罰沒收入
D.電力建設基金專項收入
【正確答案】ABD
五、預算組織程序
四個環節:編制、審批、執行、調整
(一)預算的編制
預算草案是指各級政府、各部門、各單位編制的未經法定程序審查和批準的預算收支計劃。
編制預算草案的具體事項由財政部門負責部署。
1.預算年度——公歷1月1日-12月31日
2.預算草案的編制依據
各級政府
|
各部門、各單位
|
(1)法律、法規
|
(1)法律、法規;
|
(2)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財政中長期計劃以及有關的財政經濟政策
|
(2)本級政府的指示和要求以及本級政府財政部門的部署;
|
(3)本級政府的預算管理職權和財政管理體制確定的預算收支范圍
|
(3)本部門、本單位的職責、任務和事業發展計劃;
|
(4)上一年度預算執行情況和本年度預算收支變化因素;
|
(4)本部門、本單位的定員定額標準;
|
(5)上級政府對編制本年度預算草案的指示和要求。
|
(5)本部門、本單位上一年度預算執行情況和本年度預算收支變化因素。
|
3.預算草案的編制內容
中央預算的編制內容:
(1)本級預算收入和支出;
(2)上一年度結余用于本年度安排的支出;
(3)返還或者補助地方的支出;
(4)地方上解的收入。
地方各級政府預算的編制內容:
(1)本級預算收入和支出;
(2)上一年度結余用于本年度安排的支出;
(3)上級返還或者補助的收入;
(4)返還或者補助下級的支出;
(5)上解上級的支出;
(6)下級上解的收入。
(二)預算的審批
1.審批權——各級批各級
中央預算——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地方各級政府預算——本級人民代表大會
2.預算備案
各級政府預算經本級人大批準后,必須依法向相應的國家機關備案。
3.預算批復
各級政府預算經過本級人民代表大會的批準之后,本級政府財政部門應當及時向本級政府各部門批復預算。
【例題·單選題】地方各級政府預算由( )審查和批準。
A.上級人民政府
B.本級人民政府
C.本級人民代表大會
D.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
【正確答案】C
(三)預算的執行
1.各級預算由本級政府組織執行,具體工作由本級政府財政部門負責。
2.預算收入征收部門,必須依法及時、足額征收應征的預算收入。
3.有預算收入上交任務的部門和單位,必須依法將應上繳的預算資金及時足額的上繳國庫。
4.各級政府財政部門必須依法,及時、足額地撥付預算支出資金,并加強管理和監督。
主體:各級政府、各級政府財政部門、預算收入征收部門、國家金庫、各有關部門和有關單位。(多選)
(四)預算的調整
1.概念
預算調整是指經全國人大批準的中央預算和經地方各級人大批準的本級預算,在執行中因特殊情況需要增加支出或減少收入,使原批準的收支平衡的預算的總支出超過總收入,或者使原批準的預算中舉借債務的數額增加的部分的變更。
2.預算調整方案的審批
縣級以上包括中央,由人大常委會審批;鄉、民族鄉、鎮政府預算的調整方案必須提請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審查和批準。未經批準,不得調整預算。
五點注意事項
【例題·單選題】預算法規定,中央預算的調整方案必須提請( )審查和批準。
A.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B.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C.國務院
D.財政部
【正確答案】B
【例題·多選題】我國預算執行的主體包括( )。
A.各級政府
B.各級政府財政部門
C.各級政府預算收入征收部門
D.國家金庫
【正確答案】ABCD
【例題·多選題】關于預算調整原因的敘述中,正確的有( )。
A.原批準的預算在執行中因特殊情況需要增加支出
B.原批準的預算中舉借債務的數額增加的部分變更
C.原批準的預算在執行中因特殊情況需要減少收入
D.原批準的收支平衡的預算的總支出超過總收入
【正確答案】ABCD
【例題·判斷題】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財政中長期計劃以及有關的財政經濟政策是各級政府、各部門和各單位編制年度預算草案的依據。( )
【正確答案】×
【答案解析】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財政中長期計劃以及有關的財政經濟政策是各級政府編制年度預算草案的依據。
六、決 算
1.概念
決算,是對年度預算收支執行結果的會計報告,是預算執行的總結,是國家管理預算活動的最后一道程序。包括決算報表和文字說明。
2.決算草案的編制
決算草案由各級政府、各部門、各單位,在每一預算年度終了后按照國務院規定的時間編制。
3.決算草案的審查批準
國務院財政部門編制中央決算草案,報國務院審定后,由國務院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查和批準。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政府財政部門編制本級決算草案,報本級政府審定后,由本級政府提請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查和批準。
鄉、民族鄉、鎮政府編制本級決算草案,提請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審查和批準。
【例題·多選題】下列表述正確的有( )。
A.由國務院財政部門編制的中央決算草案,經國務院審定后,由國務院提請全國人大批準
B.由國務院財政部門編制的中央決算草案,經國務院審定后,由國務院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批
C.由縣級以上地方各級政府財政部門編制的本級決算草案,經本級政府審定后,由本級人大常委會審批
D.由鄉級政府編制的決算草案,由本級人大審批
【正確答案】BCD
【例題·判斷題】國務院財政部門編制中央決算草案后,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查和批準。( )
【正確答案】×
【答案解析】國務院財政部門編制中央決算草案,報國務院審定后,由國務院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查和批準。
七、預決算的監督
4個監督主體:各級國家權力機關、政府、財政、審計部門
(一)立法機關的監督
(1)全國人大及常委會對中央和地方預算、決算進行監督;
(2)縣級以上各級人大及常委會對本級和下級政府預算、決算進行監督;
(二)政府專門機構的監督
各級政府審計部門對本級各部門、各單位和下級政府的預算執行和決算實行審計監督。
【例題·多選題】下列有關預決算管理的監督表述正確的是( )。
A.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對中央和地方預算、決算進行監督
B.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對本級和下級政府預算、決算進行監督
C.鄉、民族鄉、鎮人民代表大會對本級預算、決算進行監督
D.各級政府審計部門對本級各部門、各單位和下級政府的預算執行、決算實行審計監督
【正確答案】ABCD
【例題·單選題】對本級各部門、各單位和下級政府的預算執行、決算實施審計監督的部門是( )。
A.各級政府財政部門
B.各級政府
C.各級政府審計部門
D.上一級政府財政部門
【正確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