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存貨跌價準備是存貨的備抵科目,設置“存貨跌價準備”科目核算,跌價損失計入“資產減值損失”。

當期應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存貨成本-可變現凈值)-存貨跌價準備已有貸方余額
結果為正數,即為當期補提;負數則應在已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范圍內轉回。
?、?當計算結果為正數時,當期補提
借:資產減值損失
貸:存貨跌價準備
② 當計算結果為負數時在已經計提范圍內轉回
借:存貨跌價準備
貸:資產減值損失
存貨跌價準備計算公式:
存貨跌價準備=庫存數量×(單位成本價-不含稅的市場價)
計算結果如為正數,說明存貨可變現價值低于成本價,存在損失,就按此數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如為負數,就不需計提。
具體的會計分錄做法如下:
A商品第一次計提跌價準備:
借:資產減值損失 --存貨減值損失 (成本-可變現凈值)
存貨跌價準備
存貨跌價準備
貸:存貨跌價準備-------A商品 (成本-可變現凈值)
A商品第n次計提跌價準備:(即每一次都要把其賬面價值調整為當期預測市場價值下的價值)
借:資產減值損失 (可變現凈值低于成本的差額-“存貨跌價準備”科目原有余額)
貸:存貨跌價準備-------A商品 (可變現凈值低于成本的差額-“存貨跌價準備”科目原有余額)
A商品跌價準備的轉回:(當當期可變現凈值低于成本的差額小于“存貨跌價準備”科目原有余額時。即存貨價值得到一定的恢復)
借:存貨跌價準備-------A商品 (“存貨跌價準備”科目原有余額-可變現凈值低于成本的差額)
貸 :資產減值損失 (“存貨跌價準備”科目原有余額-可變現凈值低于成本的差額)
A商品跌價準備的結轉:(分生產經營領用的存貨,銷售的存貨,可變現凈值為零的存貨來不同對待)
生產經營領用的存貨:(領用時一般可以不立即結轉,待期末計提存貨跌價準備時一并調整,下面的是同時結轉的)
借:生產成本 (B材料的賬面余額)
貸:原材料-------B材料 (B材料的賬面余額)
借:存貨跌價準備-------B材料 (B材料相應的存貨跌價準備)
貸:生產成本 (B材料相應的存貨跌價準備)
銷售的存貨:(在結轉銷售成本的同時,結轉相應的存貨跌價準備)
借:銀行存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繳稅費------應繳增值稅
借:主營業務成本 (A商品賬面余額)
貸:庫存商品-----A商品 (A商品賬面余額)
借:存貨跌價準備-------A商品 (已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
貸:主營業務成本 (已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
可變現凈值為零的存貨:(將其賬面余額全部轉銷,同時轉銷相應的存貨跌價準備)
借:管理費用 (刨去跌價準備所剩的價值)
存貨跌價準備------A商品 (轉銷相應的存貨跌價準備)
貸:庫存商品------A商品 (轉銷A商品賬面余額)
相關閱讀:
存貨包括哪些會計科目?
存貨賬戶設置操作流程(最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