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基礎會計培訓機構,正保會計網課收費不貴。下面為大家分享一些會計實操知識。
出口退稅會計處理
一、應納稅額為正數,即免抵后仍應繳納增值稅,免抵稅額=免抵退稅額,即沒有可退稅額(因為沒有留抵稅額).此時,賬務處理如下:
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轉出未交增值稅)
貸:應交稅金---未交增值稅
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
二、應納稅額為負數,即期末有留抵稅額,對于未抵頂完的進項稅額,不做會計分錄;當留抵稅額大于"免、抵、退"稅額時,可全部退稅,免抵稅額為0.此時,賬務處理如下:
借:應收補貼款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
三、應納稅額為負數,即期末有留抵稅額,對于未抵頂完的進項稅額,不做會計分錄;當留抵稅額小于"免、抵、退"稅額時,可退稅額為留抵稅額,免抵稅額=免抵退稅額-留抵稅額.此時,賬務處理如下:
借:應收補貼款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
四、生產企業出口退稅賬務處理是會計實務中的一個難點,目前,我國對生產企業出口自產貨物的增值稅一律實行"免、抵、退"稅管理辦法.稅法上,對"免、抵、退"稅辦法有三步處理公式:
1,當期應納稅額=當期內銷售貨物銷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當期免抵退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稅額)-當期留抵稅額;
2,免抵退稅額=出口貨物離岸價×外匯人民幣牌價×出口貨物退稅率;
3,當期免抵稅額=當期免抵退稅額-當期應退稅額。
生產企業出口退稅的計算及賬務處理
一、計算方法
(一)當期應納稅額的計算
當期應納稅額=當期內銷貨物的銷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當期免抵退稅不得免征和抵扣稅額)
(二)免抵退稅額的計算
免抵退稅額=出口貨物離岸價×外匯人民幣牌價×出口貨物退稅率-免抵退稅額抵減額
免抵退稅額抵減額=免稅購進原材料價格×出口貨物退稅率
進料加工免稅進口料件的組成計稅價格=貨物到岸價+海關實征關稅和消費稅
(三)當期應退稅額和免抵稅額的計算
1、如當期期末留抵稅額≤當期免抵退稅額,則
當期應退稅額=當期期末留抵稅額
當期免抵稅額=當期免抵退稅額-當期應退稅額
2、如當期期末留抵稅額>當期免抵退稅額,則
當期應退稅額=當期免抵退稅額
當期免抵稅額=0
當期期末留抵稅額根據當期《增值稅納稅申報表》中"期末留抵稅額"確定。
(四)免抵退稅不得免征和抵扣稅額的計算
免抵退稅不得免征和抵扣稅額=出口貨物離岸價×外匯人民幣牌價×(出口貨物征稅率-出口貨物退稅率)-免抵退稅不得免征和抵扣稅額抵減額
免抵退稅不得免征和抵扣稅額抵減額=免稅購進原材料價格×(出口貨物征稅率-出口貨物退稅率)
二、分錄架構
不予免征和抵扣稅額
借:主營業務成本(出口銷售額FOB×征退稅率-不予免征和抵扣稅額抵減額)
貨: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應退稅額:
借:應收補貼款-出口退稅(應退稅額)
貨: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應退稅額)
免抵稅額:
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抵減內銷應納稅額(免抵額)
貨: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免抵額)
收到退稅款
借:銀行存款
貨:應收補貼款-出口退稅
三、生產企業出口退稅典型例題:
例1:某具有進出口經營權的生產企業,對自產貨物經營出口銷售及國內銷售.該企業2005年1月份購進所需原材料等貨物,允許抵扣的進項稅額85萬元,內銷產品取得銷售額300萬元,出口貨物離岸價折合人民幣2400萬元.假設上期留抵稅款5萬元,增值稅稅率17%,退稅率 15%,假設不設計信息問題.則相關賬務處理如下:
(1)外購原輔材料、備件、能耗等,分錄為:
借:原材料等科目5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85
貨:銀行存款585
(2)產品外銷時,分錄為:
借:應收外匯賬款2400
貨:主營業務收入2400
(3)內銷產品,分錄為:
借:銀行存款 351
貨:主營業務收入 3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51
(4)月末,計算當月出口貨物不予抵扣和退稅的稅額
不得免征和抵扣稅額=當期出口貨物離岸價×人民幣外匯牌價×(征稅率-退稅率)=2400 ×(17%-15%)=48(萬元)
借:產品銷售成本48
貨: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48
(5)計算應納稅額
本月應納稅額=銷項稅額-進項稅額=當期內銷貨物的銷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 上期留抵稅款-當期不予抵扣或退稅的金額)=51-(85 5-48)=9(萬元)
結轉后,月末"應交稅金--未交增值稅"賬戶貸方余額為9元。
(6)實際繳納時
借:應交稅金--未交增值稅9
貨:銀行存款9
(7)計算應免抵稅額
免抵退稅額=出口貨物離岸價×外匯人民幣牌價×出口貨物退稅率=2400×15%=360(萬元)
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 360
貨: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360
例2:引用例1的資料,如果本期外購貨物的進項稅額為140萬元,其他資料不變,則(1)-(6)分錄同上.其余賬務處理如下:
(1)外購原輔材料、備件、能耗等,分錄為:
借:原材料等科目5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85
貨:銀行存款585
(2)產品外銷時,分錄為:
借:應收外匯賬款2400
貨:主營業務收入2400
(3)內銷產品,分錄為:
借:銀行存款 351
貨:主營業務收入 3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51
(4)月末,計算當月出口貨物不予抵扣和退稅的稅額
不得免征和抵扣稅額=當期出口貨物離岸價×人民幣外匯牌價×(征稅率-退稅率)=2400 ×(17%-15%)=48(萬元)
借:產品銷售成本48
貨: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48
(5)計算應納稅額
本月應納稅額=銷項稅額-進項稅額=當期內銷貨物的銷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 上期留抵稅款-當期不予抵扣或退稅的金額)=51-(85 5-48)=9(萬元)
結轉后,月末"應交稅金--未交增值稅"賬戶貸方余額為9元。
(6)計算應納稅額或當期期末留抵稅額
本月應納稅額=銷項稅額-進項稅額=當期內銷貨物的銷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 上期留抵稅款-當期不予抵扣或退稅的金額)=300×17%-[140 5-2400×(17%-15%)]=51-97=-46(萬元)
由于應納稅額小于零,說明當期"期末留抵稅額"為46萬元。
(7)計算應退稅額和應免抵稅額
免抵退稅額=出口貨物離岸價×外匯人民幣牌價×出口貨物退稅率=2400×15%=360(萬元)
當期期末留抵稅額46萬元≤當期免抵退稅額360萬元時
當期應退稅額=當期期末留抵稅額=46(萬元)
當期免抵稅額=當期免抵退稅額-當期應退稅額=360-46=314(萬元)
借:應收出口退稅46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 314
貨: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360
(8)收到退稅款時,分錄為:
借:銀行存款46
貸:應收出口退稅46
例三:引用例一的資料,如本期外購貨物進項稅為460萬,其他資料不變賬務處理如下
(1) 外購貨物
借:原材料 460÷0.17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460
貸:銀行存款 460+460÷0.17
(2)外銷
借:應收外匯賬款 2400
貸:主營業務收入 2400
(3)內銷
借:銀行存款 351
貸:主營業務收入 3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51
(4)月末 ,計算當月出口不得抵扣和退稅的稅額
不得免征和抵扣稅額=當期出口貨物離岸價×人民幣外匯牌價×(征稅率-退稅率)=2400×(17%-15%)=48萬
借:主營業務成本 48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48
(5)計算應納稅額=銷項稅額-進項稅額=當期內銷貨物的銷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 +上期留抵稅款-當期不予抵扣或退稅的金額)=51-(460+5-48)=-366萬
期末留抵稅額為366萬
(6)免抵退稅額=出口貨物離岸價×外匯人民幣牌價×出口貨物退稅率=2400×15%=360萬
當期期末留抵稅額366萬元>當期免抵退稅額360萬元時
當期應退稅額=當期期末留抵稅額=360萬
借:應收出口退稅 360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 360
本期期末留抵結轉下期稅額=366-360=6萬
例四:引用例一的資料,如本期進口免稅材料100萬,其他資料不變賬務處理如下
(1)外購原輔材料、備件、能耗等,分錄為:
借:原材料等科目5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85
貨:銀行存款585
(2)產品外銷時,分錄為:
借:應收外匯賬款2400
貨:主營業務收入2400
(3)內銷產品,分錄為:
借:銀行存款 351
貨:主營業務收入 3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51
(4)進口材料
借:原材料 100
貸:銀行存款 100
(5)月末,計算當月出口貨物不予抵扣和退稅的稅額
不得免征和抵扣稅額=當期出口貨物離岸價×人民幣外匯牌價×(征稅率-退稅率)-免抵退稅不得免征和抵扣稅額抵減額
免抵退稅不得免征和抵扣稅額抵減額==免稅購進原材料價格×(出口貨物征稅率-出口貨物退稅率)=100×(17%-15%)=2萬
不得免征和抵扣稅額=2400 ×(17%-15%)-2=46萬
借:產品銷售成本 46
貨: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46
(6)計算應納稅額
本月應納稅額=銷項稅額-進項稅額=當期內銷貨物的銷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 +上期留抵稅款-當期不予抵扣或退稅的金額)=51-(85+5-46)=7(萬元)
結轉后,月末"應交稅金--未交增值稅"賬戶貸方余額為7元。
(7)實際繳納時
借:應交稅金--未交增值稅7
貨:銀行存款7
(8)計算應免抵稅額
免抵退稅額=出口貨物離岸價×外匯人民幣牌價×出口貨物退稅率=2400×15%=360(萬元)
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 360
貨: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360
出口退稅的計算題
1、
有進出口經營權的國有企業,對自產貨物經營出口銷售及國內銷售.該企業2002年10月份和11月份分別發生以下幾筆購銷業務:
(1)10月:報關離境出口一批貨物離岸價300萬美元;內銷一批貨物銷售額5000萬元;購進所需原材料等貨物取得的增值稅專用發票注明的價款8000萬元.月初無留抵稅額。
(2)11月:報關離境出口一批貨物離岸價800萬美元;內銷一批貨物銷售額2000萬元;購進所需原材料等貨物取得的增值稅專用發票注明的價款5000萬元;進料加工免稅原材料海關完稅價格120萬美元。
已知上述購銷貨物增值稅稅率均為17%,退稅率13%,上述購銷額均為不含稅銷售額,美元與人民幣匯率為1:8.3,按"免、抵、退"辦法辦理出口退稅。
【要求】根據上述資料,分別計算該企業上述兩個月應納或應退的增值稅額。
10月份
進項增值稅=8000*0.17=1360
當期免抵退稅不得免征和抵扣稅額=300*8.3*(17%-13%)=99.60
當期免抵退稅額=300*8.3*13%=323.70(退稅限額,因為避免大量購入原材料月,而不投產,產生大量退稅,而設制的限額,超過限額的下月留抵)
應納稅額=5000*0.17-(1360-99.60)=-410.40>0(所以要退稅)
410.40>323.70
所以10月份應退稅額=323.70
當期免抵稅額=323.70-323.70=0
期末留抵稅額=410.40-323.70=86.70
11月份
進項稅額=5000*0.17=850
當期免抵退稅額=(800-120)*8.3*13%=733.72
當期免抵退稅不得免征和抵扣稅額=(800-120)*8.3*(17%-13%)=225.76
應納稅額=2000*17%-(86.70+850-225.76)=-370.94
733.72>370.94
所以11月份應該退稅為370.94
當期免抵稅額=733.72-370.94=362.78
出口退稅會計處理!生產企業出口退稅的計算及賬務處理上文介紹了計算出口退稅的計算方法,以及出口退稅應納稅額的內容,上文有例題供大家參考,更多相關資訊,敬請關注會計更新!
以上就是關于沒基礎會計培訓機構的詳細介紹,更多與會計培訓有關的內容,請繼續關注數豆子。
基礎,技能,財稅,實訓等一站式體系課程,助力快速實現崗位提升。
0元領先享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