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
一、會計基本假設
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也被稱為會計假設或者會計核算的前提條件,是對會計核算的范圍、內容所作的限定,這種限定并不是憑空的主觀臆斷,而是建立在會計所處的客觀經濟環境基礎之上的,是設計和選擇會計方法的重要依據。例如,會計的核算范圍究竟有多大?對各項會計要素應采用什么計價基礎?如何保證各有關方面及時獲得會計信息?等等。對于這些問題,在進行會計核算時,必須面對客觀經濟環境做出合理判斷后回答,即明確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反之會計核算的原則、方法、和程序就無從建立起來。
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人們在長期的會計實踐中,逐步認識和總結而形成的。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是進行會計核算時必須明確的前提條件。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和貨幣計量四項。
(一)會計主體
會計主體是指會計所核算和監督的特定單位或者組織,它界定了從事會計工作和提供會計信息的空間范圍。
會計主體與法律主體(法人)并非是對等的概念,法人可作為會計主體,但會計主體不一定是法人。
(二)持續經營
持續經營是指會計主體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將根據正常的經營方針和既定的經營目標持續經營下去。即在可預見的未來,該會計主體不會破產清算,所持有的資產將正常營運,所負有的債務將正常償還。
(三)會計分期
會計分期是指將一個會計主體持續經營的生產經營活動劃分成若干相等的會計期間,以便分期結算賬目和編制財務會計報告。
會計期間分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按公歷起訖日期確定。
會計中期只有三種,半年度、季度、月度
(四)貨幣計量
貨幣計量是指會計主體在會計核算過程中采用貨幣作為統一的計量單位。
單位的會計核算應以人民幣作為記賬本位幣。業務收支以外幣為主的單位也可以選擇某種外幣作為記賬本位幣,但編制的財務會計報告應當折算為人民幣反映。在境外設立的中國企業向國內報送的財務會計報告,應當折算為人民幣。
二、會計基礎
用于確認收入和費用的歸屬期間的二個原則1.權責發生制,2.收付實現制。
企業會計的確認、計量和報告應當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要求按照企業實現的經濟權利和發生的經濟責任確認收入和費用的歸屬期間。凡是當期已經實現的收入和已經發生或應當負擔的費用,無論款項是否收付,都應當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
與權責發生制相對應的一種會計基礎是收付實現制。它是以收到或支付的現金作為確認收入和費用的依據。
例題1
根據下列經濟業務按收付實現制和權責發生制計算2006年7月的收入和費用:
(1)7月5日出售甲產品,銷售價格4 000.00元,貨款存入銀行。(銷售產品不考慮增值稅)
(2)7月8日出售乙產品,銷售價格10 000.00元,貨款尚未收到。(銷售產品不考慮增值稅)
(3)7月10日用銀行存款支付生產車間7月至12月的租金6 000.00元。
(4)7月30日計提本月銀行借款利息1 000.00元。
(5)7月31日收到6月銷貨款4 000.00元,款項存入銀行。
(6)7月31日收到購貨單位預付貨款8 000.00元,合同約定下月交貨,款項存入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