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潤形成與分配的核算
(一)利潤形成的核算
營業利潤=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資產減值損失+投資收益(-投資損失)
利潤總額=營業利潤+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
凈利潤=利潤總額-所得稅費用
(二)利潤形成核算的會計處理
1、收到投資利潤
企業從其他單位分的投資利潤,是企業的收入,稱“投資收益”,記在貸方;分的利潤的具體表現為一項資產的增加,記在“銀行存款”的借方,應當編制會計分錄如下:
借:銀行存款
貸:投資收益
2、盤盈設備的處理
財產清查中盤盈或盤虧財產物資,都應當報告給上級。而這些盤盈或盤虧的財產物資,就記在了“待處理財產損溢”這個賬戶中。上級批準處理后,再作相應處理。本例中,是盤盈,也就是多出來一臺設備,批準為營業外收入,應貸記“營業外收入”;借記“待處理財產損溢”,又由于設備是固定資產,所以明細賬是“待處理財產損溢——待處理固定資產損溢”。本業務應當編制會計分錄如下:
借:待處理財產損溢——待處理固定資產損溢
貸:營業外收入
3、意外損失原材料的處理
意外損失,在企業應作為營業外支出處理,應借記“營業外支出”;貸記“待處理財產損溢”,又由于材料是流動資產,所以明細賬是“待處理財產損溢——待處理流動資產損溢”。編制會計分錄如下:
借:營業外支出
貸:待處理財產損溢——待處理固定資產損溢
4、計算應交所得稅
借:所得稅費用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理解這筆分錄,應對比:借:營業稅金及附加,貸記“應交稅費——應交城市維護建設稅“;一個是所得稅,一個是城市維護建設稅而已。都是費用的發生導致負債的增加,費用發生記借方,負債增加記貸方。
5、月末,結轉各收入類賬戶
企業取得收入的時候,記在各收入賬戶的貸方,因此,各收入類賬戶就有了貸方余額,表示本月收入的累計數。月底,我們應當將收入從借方轉出,借記各收入類賬戶;同時,本年利潤增加,作為所有者權益的增加,記在貸方。
借:主營業務收入
其他業務收入
營業外收入
投資收益
貸:本年利潤
6、月末,結轉各費用類賬戶
企業發生費用的時候,記在各費用賬戶的借方,因此,各費用類賬戶就有了借方余額,表示本月費用的累計數。月底,我們應當將費用從貸方轉出,貸記各費用類賬戶;同時,本年利潤減少,作為所有者權益的減少,記在借方。
借:本年利潤
貸:主營業務成本
營業稅金及附加
銷售費用
管理費用
財務費用
其他業務成本
營業外支出
所得稅費用
一般情況下,企業總收入大于總費用,即有了本年利潤。從“本年利潤”賬戶上來看,也就是有了貸方余額。
利潤分配的核算
(一)利潤分配的原則
可供分配的利潤=年初未分配利潤+本年實現的凈利潤+其他轉入
(1)提取盈余公積
可供投資者分配的利潤=可供分配的利潤-提取的法定盈余公積金
(2)應付優先股股利
(3)提取任意盈余公積
(4)應付普通股股利
(5)轉作資本的普通股股利
(二)利潤分配的會計核算
1.提取法定盈余公積
提取法定盈余公積,實際上是所有者權益的轉換,可分配的利潤減少,借記“利潤分配”;盈余公積增加,記在貸方。一般是按本年凈利潤的10%提取。
借:利潤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積
貸:盈余公積
2.向投資者分配現金股利
分配現金股利,實際上是資金退出企業的一種方式,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可分配的利潤減少,借記“利潤分配”;向股東的支付義務增加,貸記“應付股利”。編制會計分錄如下:
借:利潤分配——應付現金股利或利潤
貸:應付股利
3.結轉本年利潤
到年底,我們應該把“本年利潤”轉入“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這個明細賬。如果本年企業收入總額大于費用總額,則表示企業本年有凈利潤,表現在“本年利潤”賬戶上有貸方余額。結轉的結果,會導致本年利潤減少至零;“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增加。編制會計分錄如下:
借:本年利潤
貸: 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