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在線教育
發布于:2021-06-02 17:11:42新高考在線教育,可以到簡單學習網去看一下。
孩子高三,在線教育去哪家機構好些?教育必須要有針對性才能真正幫到孩子。不知道您的小孩目前各科成績和排名如何?com,我看一下孩子當前學習的主要問題是什么,再給您一些有針對性的和負責任的意見。
-----David老師
(David老師所教的多名學生,在全國高考中考入985重點大學)。
本欄目將與David老師互聯網電臺網站蜻蜓FM--“家教.成長”版塊“親子”欄目下的教育電臺節目《教育的觀點》同步更新。
K12在線教育的現狀和機遇是什么?李志剛:中國的在線教育元年應該是,從開始誕生了很多創業公司,但在前后至少倒閉了四五百家。教育是一個比較慢的行業,它不會像電商一樣因為促銷而火速爆發。家長的選擇不可能是選半年中最便宜的,更重要的是口碑和質量,所以決策相對來說比較緩慢,信任口碑和品牌需要時間。
到了之后在線教育開始好轉,一個比較標志性事件是VIPKID在這年的收入暴增,達到40來億。
8月之后在線教育成了一個小小的風口,原因可能是:1、經過五六年的市場教育,K12學生的家長已經認可了這種消費習慣。
2、技術手段讓在線教育沒有了障礙,而在線教育讓教育公平有了更多機會。三四線城市的人希望能得到一線城市的教育資源,獲得公平的教育機會,只有互聯網能解決這個問題。
K12在線教育未來會增加人工智能技術的比重。未來的趨勢會是人工智能與教育的結合。如果只是純粹地老師教學生,公司的邊際成本不會因為規模的擴大而降低,只有通過技術包括人工智能來降低。老師與機器的結合可能是K12在線教育的一個主要方向。
“新高考”可以全面推廣嗎?你對“新高考”有什么看法?新改問題太多,3+3最垃圾,3+1+2好一丟丟,3+2+1又好一點點,但是都不是最佳方案,高考為什么一定要湊齊不相干不可比不科學不合理不公平的3門課程呢?
能否推廣可以先看下試點省份。試點省份暴露的問題解決了,再擴散到其他省份,強行推廣就是帶病推行啊。。
那現在的新高考存在哪些問題呢?
1、科目無關聯,比如本來生化不分家,政史地不分家,現在為什么一定要湊齊3個不相干的科目呢?任意組合注定出不了大師
2、物理沒必考,工業科技類生源基數遠遠達不到80%的基本要求,另外物理作為素質訓練核心課程卻不必考,還談什么素質教育呢
3、物理分值低,十年物理不如兩年背誦類副科好拿分,棄物理趨之若鶩
4、英語分值高,英語是孤立的工具科目,分值竟然比物理還高,全民苦背單詞占用了太多素質訓練和實踐創新的時間
5、背誦類必考,一個優秀的理科生必須投入大量精力在背誦類副科上才能不落選,這是人才不能脫穎而出的主要原因
6、背誦分值大,文科類答題和評卷主觀影響大,少做個題不影響啥,少背段話就可能落榜啊,但是那些開卷百度都能查到的東西與能力有毛關系
7、選文比例高,晨讀加倍,大家都在朗朗背書,這哪是在搞素質教育,哪是在搞科教興國,洋人是不看你嘴皮子功夫的
8、兩考制問題,除非考滿分,不然都得兩考,負擔更重,且兩考試題沒有可比性,必然影響公平
9、賦分制問題,其實理科優秀文科不差就是我們需要的人才,但是不行的。因為大家都背的很好,你的政治歷史地理雖優秀但只能按低分算,文科賦分會刷掉不少科學家啊
10、物理保障機制的局限,年年保障,不對物理高標準嚴要求,反倒按最低水平算,理念有問題啊,這明顯是把科教興國廢棄了啊
11、自主招生,立法執法要分開,本可以在高考框架內通過優化高考科目組合和題型設計解決,而現狀高校自導自演,雖堂而皇之卻也暗藏貓膩。降分太大數量太多已嚴重破壞公平
12、綜合素質評價,素質除能力以外的部分根本無法客觀評價,現狀又由底層分散操作,必然導致堵不住的漏洞,一發不可收拾,嚴重破壞教育公平
思路錯了,就是南轅北轍。試點沒通過,莫如不改啊。。
3+3既沒有科學性,還引入很多問題。其實高考科目組合多根本不是目的,更不是必需的。而危害最大的問題就是棄物理重文科、輕能力重記憶!
物理是最佳的素質訓練課程,也是素質教育的核心課程,新改去物理效果顯著。另外6選3科目間沒有任何關聯,投入產出價值也沒有可比性卻都是100分,顯然是不合理的,而大師之路也止步于此了。。
我們天天在喊素質教育。素質包括品格和能力,品格是可以持續訓練的,但卻很難客觀評價。而能力即可以持續訓練,也可以客觀評價。
所以,素質教育之品格,訓練在平時,做足過程即可。而素質教育之能力,關注結果,需要考試。高考就是對素質之能力的客觀評價。
從科目的角度看,我們需要的人才,就是接受過初高中全科教育,有較強的溝通能力(語文)邏輯思維(數學)和科學素養(物理),又在專業領域和專業交叉領域(如計算機、生化、政史哲地)有較強技能的人,只有這樣的人才能成長為大師,才能擔當重任。
最佳方案:初高中全科教育。高考除翻譯和藝術體育專業外,語文數學物理必考150,然后生化、計算機、政史哲地三選一,英語自由選擇僅對成績前10%的學生給予最高20分的加分。統招按對口專業和規劃比例錄取!
*初高中全科教育加高考物理必考,這樣就從根本上實現了文理不分科,避免了傳統教育模式下的純文科偏科現象。有人可能會說,文科生考物理成績一定很差,是的,但是大家都不好,所以也就沒什么了。但是如果哪個文科生物理成績也不錯那自然會有優勢,因為這說明他不僅僅會寫文章,更懂得如何科學地寫出一篇更有價值更禁得起推敲的文章。而對于那些理轉文的學生,這種跨界更是值得鼓勵的。。
而3+3新改,首先初衷就有問題。理科生聽不懂政史的極少,文理分科的問題不是理科生不懂政史,而是多數文科生數理水平停留在初中甚至初中前階段,科學素養太差,培養的都是一堆偏才廢材。萬一這些人夸夸其談做了領導,就很可能成為國家和企業發展的阻礙。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啊。文科課程退休了都能學,實際上相當比例的理科生最后都成了通才,但新改為了挽救文科生而去犧牲優秀理科生的受教育權利,愚蠢啊。。
然后是讓學生自由選擇科目。方向自選可以的,但是科目任選就是沒考慮科目間的關聯,所謂生化不分家,政史哲地不分家,你讓學生任選科目懂生不懂化,懂政不懂史,懂史不懂地,這選出來的都是啥?四不像的庸才。不利于大學的進一步培養,更別指望在專業領域和專業交叉領域做出新的發現,大師之路到此為止。
怎樣去設計一個好的高考方案?要從培養目標和知識結構的頂層考慮。
高中的目標是什么?是培養一個合格的社會人,不要求多專,但不能偏科,不能是某個方向的白癡。就是說文理藝體啥都懂一些,這樣離校后不至于偏置,還可以繼續自學所有感興趣的領域。
大學的目標是什么?是一個具有較強的溝通能力邏輯思維和科學素養的學生,同時在專業領域和專業交叉領域有一定技能的學生。缺乏基本素養難堪大任,缺乏專業技能難做事情。
知識結構上看,物理是科學的代名詞,也是素質教育的核心課程,本身就覆蓋了很多領域,配上計算機更可以如虎添翼。生化不分家,懂生不懂化藥水配不明白,懂化不懂生就不好評估化工對人的影響。政史哲地更是人文四杰,都通才能洞悉人文地理,古為今用,洋為中用。而英語則是一個孤立的工具科目。
所以問題就很清楚了,語文數學物理150作為必選科目,考察一個學生的基本素養。計算機,生化,政史哲地是三個可以自由選擇的方向,考察一個學生的知識背景。而英語則可作為自由選擇科目,僅對成績前10%的學生給予最高20分的加分。
現狀!!!物理課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課程,也是素質教育的核心課程,6選3后沒人考了。選考的人不說80%,60%都不到。還談什么科教興國,素質教育呢。。
十年物理、五年化學、三年生物、兩年地理啊,政治歷史看看新聞聯播三國演義覺悟就上來了,老了都能讀史記。而這些文理科目分值居然是一樣的?用腳趾頭想都不合理。
為什么會有所謂的“文科生”存在?為什么會有很多人覺得物理難?這根本就不是天生的,其實是因為理工教育沒有從娃娃抓起,很多孩子小時候玩具都沒玩明白,就早早垮掉了啊。。
末了,了解一下各國的STEM教育計劃,對比下現在的新高考。
STEM代表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數學(Mathematics)。STEM教育就是科學,技術,工程,數學的教育。在國家實力的比較中,獲得STEM學位的人數成為一個重要的指標。美國政府STEM計劃是一項鼓勵學生主修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STEM】領域的計劃,并不斷加大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教育的投入,培養學生的科技理工素養。
以上就是關于新高考在線教育的詳細介紹,數豆子將為大家繼續分享與高中輔導相關的內容,希望本文對你有所幫助。